今天去康是美時店員幫我参加了一個測量體脂肪的活動.檢測完畢後店員跟我說我的體脂肪超標喽.ㄟㄟㄟ是真的嗎?機器有沒有準ㄚ??無法相信事實的我@@
店員很肯定的告訴我~~是真的喔!!
上網查了一下有關體脂肪的相關知識~最重要是要查怎麼減少體脂肪吧
脂肪細胞
每個成人體內,大約含有300億個白色脂肪,功能是將能量以脂肪細胞的形式儲存起來。每個脂肪細胞中,都含有三酸甘油脂,俗稱脂肪球。脂肪球量變大,脂肪細胞體積就擴增,造成肥胖;反之燃燒三酸甘油脂,細胞萎縮身材就瘦下來了。在正常情形下,脂肪細胞數目到了青春期後就不再增加。肥胖是脂肪細胞數目過多或過大所致,故成年以前應盡量避免發胖,才能把脂肪細胞數目維持於最適當量;成年以後才發胖的人,一般只是脂肪細胞因儲藏多餘脂肪而變大所造成,故減肥並不難!身體脂肪的分佈,取決於遺傳及荷爾蒙等因應的影嚮,例如女性的皮下脂肪多積聚於小腹,臀部及大腿,而男性則囤積於上腹及腰部。
檢判斷自己是不是肥胖,不再只是看體重,現在醫學上最新的健康指標是「體脂肪率」。
脂肪細胞的變化
脂肪細胞數目過多(hyperplasia):脂肪細胞數目增加。好發於胎兒期、幼兒期(1-4歲)、青春前期(7-12歲)。
脂肪細胞體積增大(hypertropy):脂肪細胞體積變大。好發於成年期、懷孕懷孕期、老年期。
*體脂肪是由吃下去的油脂、碳水化合物囤積而形成。體脂肪率就是體內脂肪的比率。男性的體脂肪率超過25%;女性體脂肪率超過30%則稱為肥胖。(以上摘錄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)
減重只是把脂肪細胞變小,不會把脂肪細胞變不見喔!!
要減體脂肪當然要先測量一下相關數字:
1. 體重
體重有兩種計算方法:
行政院衛生署修訂公式:
◎男性:62+(身高-X)×0.6=標準體重(公斤)
◎女性:52+(身高-Y)×0.5=標準體重(公斤)
|
男(X) |
女(Y) |
20歲~ |
170 |
158 |
35歲~ |
167 |
156 |
55歲~ |
164 |
152 |
另一種新式的標準體重計算
◎標準體重=身高(公尺)2×22
※正常體重=±10﹪標準體重
※肥胖度大於20﹪即屬肥胖
※低於20﹪過瘦
2. 理想體脂肪率
|
理想體脂肪率 |
|
|
性別 |
18~30歲 |
>30歲 |
肥胖 |
男性 |
14-20﹪ |
17-23﹪ |
25﹪以上 |
女性 |
17-24﹪ |
20-27﹪ |
30﹪以上 |
3. 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)
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,是目前被認定為評斷肥胖程度的指標。
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)=體重(公斤) ÷ 身高2(公尺)
健康指數與BMI
定義 |
我國肥胖指數 |
歐美肥胖指數 |
健康狀態 |
過 輕 |
小於18.5 |
小於18.5 |
|
正常 |
18.5-24 |
18.5-24.5 |
正常 |
過 重 |
24.0-27.0 |
25.0-29.9 |
低危險群 |
1 度肥胖 |
27.0-30.0 |
30.0-34.9 |
輕度肥胖,中危險群 |
2 度肥胖 |
30.0-35.0 |
35.0-39.9 |
中度肥胖,重危險群 |
3 度肥胖 |
大於35 |
大於40 |
病態肥胖 |
*BMI不適用於未滿18歲的青少年、孕婦及哺乳婦、老年人、運動員
4. 腰圍
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(約35.5吋),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(約31吋),即可稱為肥胖
腰臀比~ 當腰臀比超出0.95(男性)、0.85(女性),易罹患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粥狀硬化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等慢性病。
腰臀比(waist to hip ratio)=腰圍÷臀圍
腰臀比 |
男性 |
女性 |
標準 |
0.85-0.9 |
0.7-0.8 |
異常 |
>0.95 |
>0.85 |
關於體型的建議:
1、瘦肥型 體重低於標準10﹪以上,但體脂肪量高。 飲食:均衡地攝取營養,尤其是蛋白質的補充,但應減少高脂肪與甜食的攝取。 運動:一方面加強脂肪燃燒,降低體內脂肪量,一方面強化肌力,培養運動習慣,可改善體力之不足。 |
2、微胖型 體重合乎標準,但體脂肪量高是典型的現代人體型。 飲食:應減少高脂肪、高熱量的食物,避免營養過剩。 運動:加強脂肪燃燒運動。 |
3、肥胖型 體重高於標準體重10﹪以上,體脂肪量高。 飲食:由專人指導達到飲食減肥。 運動:加強脂肪燃燒運動,每週至少固定三次運動,每回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上。 |
4、稍瘦型 體重低於標準體重達10﹪以上,但體脂肪量合乎標準。 加強肌力訓練,多做強化肌力運動,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。 |
5、標準型 體重及體脂肪均合乎標準。 體型會隨年齡增長及飲食、運動而改變,請注意維持均衡的營養及經常做運動,才可保持標準的體型。 |
6、強壯型 體重高於標準體重,體脂肪正常,本體型的人骨架大,肌肉也較發達。 通常本體型的人應屬於運動型的人,若能多做燃燒脂肪運動,降低脂肪,體型將更健美。 |
7、過瘦型 體重低於標準體重達10﹪以上,體脂肪量不足。 飲食:多注意均衡營養的攝取。 運動:增加強化肌力的運動,可幫助體力的訓練及體力的增加。 |
8、活力型 體重為標準,但體脂肪少,是健而美的體型。 通常活力型的人為有運動族中的一員,請繼續保持做運動的習慣,以維持讓人羨慕的身材。 |
9、肌肉發達型 體重超過標準體重,但體脂肪少,是典型的運動員。 請繼續維持固定的運動,避免長時間不運動,造成脂肪堆積。 |
|
重點來了,要減體脂肪就一定要增加身體代謝,減少熱量吸收
基礎代謝是人體1天所需的最少熱量,只要知道自己的基礎代謝是多少,就能搭配適當的飲食計畫與運動規劃,不至於攝取過多熱量而發胖。
楊名權醫師說,人體的新陳代謝可分為下列3種:
【活動代謝】占一天熱量消耗的20%:運動、聊天、做家事、走路,只要有活動都會消耗熱量,當然進行的活動越激烈,消耗得更多。
【基礎代謝】占一天熱量消耗的70%:維持身體恆溫所消耗的熱量,例如:心跳、呼吸,甚至連睡覺或醒來都需要消耗身體熱量,是維持生存的基本熱量。
【產熱代謝】占一天熱量消耗的10%:吃東西時,身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會啟動,體溫會上升,甚至流汗,因此可以消耗熱量。
基礎代謝率的計算法
基礎代謝=體重×基礎代謝值(BMR)×60(分鐘)×24(小時)=1天所需的最少熱量。
各年齡層之基礎代謝值(BMR) |
||
年齡(歲) |
男性(Kcal/kg/min) |
女性(Kcal/kg/min) |
7-9 |
0.0295 |
0.0279 |
10-12 |
0.0244 |
0.0231 |
13-15 |
0.0205 |
0.0194 |
16-19 |
0.0183 |
0.0168 |
20-24 |
0.0167 |
0.0162 |
25-34 |
0.0159 |
0.0153 |
35-54 |
0.0154 |
0.0147 |
55-69 |
0.0151 |
0.0144 |
70~ |
0.0145 |
0.0144 |
行政院衛生署:每日營養肅建議攝取量及其說明,第五修訂版,1993 |
【案例1】25歲女性,體重52公斤 。
計算1天的基礎代謝:
52(公斤)×0.0153(25歲女性的BMR)×60(分鐘)×24(小時)=1146大卡
【案例2】36歲男性,體重78公斤 。
計算1天的基礎代謝:
78(公斤)×0.0154(36歲男性的BMR)×60(分鐘)×24(小時)=1730大卡
晚上因副交感神經作用的關係,脂肪要比白天更容易囤積體內,更由於夜晚的熱量消耗較少,因此,睡前所吃的食物,自然就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。